一、目前,加油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办公所用建筑物未设防直击雷装置,明敷防雷引下线未沿外墙**短垂直路径接地。未采取防静电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加油站购置的加油枪未能接地或接地不良,极易因静电放电产生火花而引发火灾事故。2005年5月1日,济南市某加油站的加油枪输油软管内铜线接地短路,雷击时,因感应雷导致加油枪口起火,所幸扑救时未造****员伤亡。储油罐接地点数不够(有些仅有一处);接地装置距离储油罐不足3m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设计中防雷分类划分不清。
在防雷工程设计中,不少设计人员对一加油站所属的防雷类别不是很清楚,按三类防雷设计,这明显不符合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应该说是原则**的错误。应认真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依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确定工程防雷类别,并在设计说明中提出N值。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第2.0.3条、第2.0.4条和《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GB50516-92第1.0.3条等的规定,加油站的加油区、储油区的建筑应属于二类防雷建筑,业务室等建筑物应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2、加油站的设计应全面考虑,不应只从造型美观的角度出发。
许多加油站利用了结构柱内钢筋作为避雷引下线,这是合理的。这样既美观又节约经费,但是还应当考虑到引下线及接地极的间距问题。根据GB50057-1994第3. 3.3条的要求,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平均间距应不大于18m。在加油站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3、未按滚球法计算防雷保护范围。
许多加油站的加油棚均比办公楼高,一些设计、者就省去了办公室的避雷带(网),但是,加油棚能否保护到办公室,必须按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时,如加油棚能保护到业务室则业务室顶部可不设避雷带(网),否则必须加设。另外,当加油棚为钢架金属屋顶时,可直接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不用再另设避雷针或避雷带(屋顶有其他需要保护的物体除外),如果加油棚是非金属屋顶,则必须在屋顶架设避雷针、避雷带并组成尺寸不大于lOM10m或12mX8m的避雷网格。
4、对安全距离的考虑不足。
目前,加油站的接地装置大都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也就是说防雷接地、防感应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接地共用一接地装置,这是正确的。根据《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1995第4. 1. 3条和《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第11. 2. 1条,储油罐接地点应不少于两点,其弧形间距不大于30m,罐体与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3m,不少设计者没有注意到这两条要求,只设计了一个接地点,接地体与罐体的距离有时太近。这样容易造成雷电流泻放不畅和雷电高电位反击,引起火花放电。乡村或民营小加油站尤其应注意这点。
5、没有考虑防感应雷。
加油站在设训一防雷装置时,普遍没有考虑防感应雷问题,容易造成税控加油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因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而损坏。虽然电源系统一般已经采用埋地电缆进线方式,但是许多电源电缆没有屏蔽层或穿金属管等的屏蔽措施,而目即使有屏蔽措施其屏蔽层接地亦处理小当,没有加设电涌保护器(SPD)。
三、对策与技术措施
1、直击雷的保护
加油站直击雷防护设计中应注意几点:是加油站的加油棚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引下线间距应不大于18m,避雷网应小大于l0mX10m或12mX8m;二是必须采用滚球法计算防直击雷保护范围,才一能决定业务室是否可以不设避雷装置;三是储油罐必须至少两点接地,并且罐体距接地体距离应大于3 m;四是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物的水平即离不小于3m,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
2、接地系统与等电位连接
加油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阻值应不大于4Q;,油罐进行装卸油业时,罐内油品会产生静电,静电会积聚到浮盘上,此时浮盘应与罐体作电器连接,否则,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发生火灾事故;油罐汽车在装卸过程中应才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可采用6以上的编织线或裸绞线)、夹子和接地端子将油罐和装卸设备相连。卸油场地应设有防静电接地装置。
3、配电系统的防雷保护
加油站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电压(电涌)保护器。低W.配电系统应采用TN-S系统,供电系统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
并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电压(电涌)保护器。其目的是封锁电磁效应,减少或削弱雷电危害,防止雷击事故。
4、静电防护措施
对金属管道仁的法兰等的连接处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在腐蚀环境下,还需要跨接;为防止法兰、胶管两端连接处由于接地不良易发生静电或雷电火化均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地上或管沟敷设管道的始、末端和分之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综上所述:
随着机动车以及加油站的数量不断持续增加,其各项防雷保护措施须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到位,以防患于未然,对防雷设计与施丁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应值得关注和重视,并要加强监管,各设计部门应及时组织培训交流,加强对易燃易暴场所防雷设计的研讨。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
ICP证:黔ICP备19010183号-1 技术支持: